收官在即!贵州“最后一市”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9月6日,57201次检测车从盘州站驶出,标志着中国铁建大桥局参建的盘兴高铁启动联调联试,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届时,贵州省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
盘兴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正线长度约98公里,其中正线桥梁46座,正线隧道38座,桥梁和隧道总占比90.66%。中国铁建大桥局承担全线10座桥梁、8座隧道,1段路基,10公里有砟轨道和17公里无砟轨道等施工任务,其中包括保田隧道和响水镇特大桥两项控制性工程。
保田隧道位于盘州市辖区内,正洞全长11203米,辅助通道全长10411米,为单洞双线、Ⅰ级高风险隧道。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极高,特别是隧道穿越的可溶岩段落长达9693米,占全隧道的86.5%,共经过67处空腔溶洞和20余处溶蚀沟槽,最大溶洞直径可以达到68米,对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保田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团队引入地质雷达、TSP、瞬变电磁等多种方法,提前探明未开挖隧道前方的状况,并布置监控视频和全自动化位移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洞内安全状况,重点盯控围岩变形情况,做到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针对下穿既有铁路等重大安全风险,施工团队邀请隧道、地质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全面审查,优化隧道开挖工法,成功克服了下穿既有线的施工难题,确保了既有铁路运营安全和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响水镇特大桥位于盘州市辖区内,全长1621.093米,跨越响水镇,最高墩为41米,特殊梁跨较多,两次跨越县道X202,同时跨越沿河东路、河西煤矿大桥,建设需考虑周边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现场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此外,矩形空心墩、连续梁等施工工艺复杂,大跨度连续梁线型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都对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确保响水镇特大桥施工有序推进,项目全体员工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合理部署。在安全管理上,建立各级安全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安全管理网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在质量管理上,严格把关挂篮行走、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各工序,并多次组织进行连续梁施工的内外部交流会,总结经验,优化施工方案;在材料及机械设备管理上,对混凝土张拉控制要点和混凝土性能控制进行专项培训,实时监控连续梁桥面及施工机具、试验设备等,及时调整挂篮走位和掌握混凝土浇筑时间,为大桥建设安全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贵州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的最后一个项目,盘兴高铁建成通车后,兴义市将与沪昆高铁连通并迈入高铁时代,贵阳至兴义2小时可达,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将形成1至2小时高铁交通圈,对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