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科技 > 正文
科技

金华北大科技园 让“工业遗址”变身创业苗圃

2019-08-12 17:43:50  来源:
  朴实的红砖外墙没有金属质感,旧式工厂平房取代了楼宇大厦……
  走进金华北大科技园,在幽静的氛围中,建筑特色被保留下来的“旧”与信息产业赋予的“新”形成的反差,造就了金华北大科技园的独特魅力。
  “2014年落地以来,我们以信息产业为方向,聚焦招商引智、资本对接、管理咨询等子平台建设。积极导入北大的创新资源,旨在打造出集研发、孵化、培训及交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人才和企业聚集的平台。”金华北大科技园总经理王力楠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作为金华北大科技园首批入驻企业,浙江宝聚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聚通)已经由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200多人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见证了这座由旧厂房改造的科技园,将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孕育壮大。近日他们新研发的防盗电瓶,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大电动车偷盗的犯罪成本。
  技术攻坚 对接名校智库
  在国内100多个区县铺设电动车监控网络,协助各地公安抓获5000余名盗车犯罪嫌疑人,挽回大笔经济损失……
  对于宝聚通来说,技术产品如此广泛的应用,与科技园最初的技术帮扶密不可分。
  “在最初研制跟踪芯片时,我们因为传输距离与功耗的矛盾关系就陷入过僵局——传输距离越远,功耗要求通常越高,而一旦功耗过高,意味着电瓶的续航能力就会下降……”宝聚通负责人傅锡才坦言,作为一家小微企业,团队的技术水平有限,类似的技术瓶颈在此后也延伸出新的困惑。
  在得知宝聚通的需求后,金华北大科技园很快安排北大的专家与之对接。“根据我们的需求,对接专家做了细致的技术梳理,并逐条给出建议。”傅锡才表示,团队因此获得了很多启发,技术链条顺利打通。
  “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是阻碍初创型企业发展的普遍症结。”王力楠告诉记者,除入园企业之外,园区还面向整个金华市,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不久前,金华永康市一家从事传统喂鸟器生产制造的企业联系到金华北大科技园,寻求产品智能升级的良方。“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口国外,销量可观,但每到冬季会出现禽流感的隐患。他们试图通过喂鸟器来对此进行监测。”王力楠介绍道。园区帮他们对接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专家,协助开发的智能喂鸟器,将兼具自动喂食、面部识别、病毒监控等功能。
  “对接专家资源的同时,园区也通过赛事牵引等,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及优秀项目。”王力楠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由北大科技园主办的品牌赛事“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金华举办。借助“创启未来”相关活动的契机,来自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也多次齐聚金华,就企业技术难题、区域发展瓶颈等贡献智慧。
  据了解,随着相关赛事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北大校友也携项目进驻园区,通过产业协同,在驻企业寻求专家、开展技术对接的途径也更加便捷。
  创客进驻 享有综合服务
  “初创企业想长成大树,就该选取健康的土壤。”浙江众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入驻科技园刚一个月,但园区对企业很重视,特别是项目申报、政策对接服务的高效便捷,让创客有种回家的感觉。
  这家从事优生优育服务平台开发的初创公司,前期通过园区提供的交流平台,对行业环境、同类产品等也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据了解,金华北大科技园通过搭建“创业谷”品牌交流互动平台,为创业团队打造了量身定制的创业大课堂,内容涵盖专家讲座、政策探讨等课程。
  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创业公开课、沙龙160余期,服务创业者、高校师生13000余人次。
  “2014年我们准备成立公司,当时正寻找场地。了解到这里后,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环境。”傅锡才解释道,清幽的自然环境与完备的服务环境,对企业可谓双重“福利”。
  傅锡才表示,除了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初创企业对政府的扶持政策,往往也并不是很了解。这时园区会帮助企业与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从租房补贴到项目申请,在企业发展初期,园区帮公司做了大量工作。
  据了解,金华北大科技园还专门搭建了科技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将地方政府的“最多跑一次”部分服务内容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相衔接。通过整合各类创业服务资源,集聚和引进优质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涵盖项目检测、财税服务、法律咨询、项目申报等版块,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该平台从2017年8月开始运营,两年多来,共为250余家企业提供了330余次专业服务。”王力楠说。
  为了让更多创客享受到平台的服务,今年年初,金华北大科技园从园内开始,对金华开发区范围内的相关企业进行了逐一走访,就企业的多项需求进行了梳理,后续将依此释放更多服务资源。
  截至今年7月底,金华北大科技园已累计引入、孵化以信息技术、创意文化为主要方向的企业160家,总计注册资本9.1亿元,今年上半年园区产值达3.3亿元。
  企业成长 反哺区域发展
  抛开硬性的评判标准,企业孵化后能否及时为地方发展带去实质性的变化?这一问题,记者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得到了解答。
  虽然正值盛夏,但是医院内人流量稀疏,与户外给人的沉闷感觉大相径庭。
  据了解,就在两年前,去当地医院看病取药的长队,几乎要从窗口排到电梯口。促成这种转变的是一款名为“微脉”的APP,其技术团队在2016年进驻了金华北大科技园之后,让当地百姓的就医体验大大提升。
  如何辨别线上医师的资质真伪?在线回复的是真人还是机器人?诸如此类的疑惑,使得很多人选择去实体医院问诊。
  “微脉”金华地区负责人陈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医用APP名目繁多,但普遍没“接地气”。“微脉”是通过连接本地所有公立医院,打造本地化一站式服务平台,让老百姓享受更真实可信的在线咨询、挂号预约等便捷服务。
  “科技园做得好不好,我们有一套评价体系来自我评定。”王力楠表示,有荣誉资质,活动场次以及人才、成果对接率等可量化的指标,在项目引进和企业推广时,也会对其社会效益进行考量。
  “科技园也在伴随企业成长,助力我们完成推广。”陈斌说,以市中心医院为例,其挂号预约线上线下共有12种途径,“微脉”只是其中之一。如今却占了90%的用户选择,深受当地百姓的信任。
  与“微脉”APP一样,金华北大科技园也是看中了跟踪芯片防盗应用的社会价值,积极帮助宝聚通在多地推广应用。“以往有关电动车、摩托车的偷盗案,犯罪成本较低,失物很难追回。就像牛皮癣一样,虽不致命,却也是一道治安难题。”傅锡才表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此,相关案件的违法成本就高了,公司协助警方找到丢失的电瓶车后,无形中促使地方警民关系、治安环境愈发向善。
  “现如今,北大科技园在全国多地布点,在长三角区域尤为集聚。”王力楠表示,未来,我们还希望联结各地北大科技园的双创资源,为创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