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机械 > 正文
机械

徐工液压件变“Made in China”为“Made by China”

2016-10-26 12:47:00  来源:
  “轰隆隆——”当挖掘机作业的轰鸣声响起时,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区的一处工地上也再次进入了热火朝天的状态。在这座临近赤道、炎热干旱、室外温度常年37°以上的矿区里,一台超大吨位挖掘机已经连续进行了6000小时的无障碍作业。这样的使用场景,对于身为跨国巨头的主机厂家来说,原本是很正常的作业成绩,然而这一次,他们却不得不暗挑大拇指。因为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瞩目的高端主机市场,一直都以苛刻的性能指标和严格的品质要求令众多自主零部件产品望而却步,而在这台在海外鏖战的挖掘机身躯里,却第一次闪耀着源自中国液压产品的光芒。

  一

  1994注定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不仅使得挖掘机需求量激增,也为与之相关的配套件带来了机遇。由于挖掘机械所特有的恶劣工况,使其对液压油缸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而我国挖掘机油缸产业起步较晚,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制约,导致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供应该产品,挖掘机油缸就像液压零部件行业中的潘多拉魔盒,多项技术瓶颈让它被神秘的面纱遮盖。凭借着起重机油缸技术优势,液压件公司也正酝酿一场产品革命:实现挖掘机油缸国产化,捧起这顶油缸中的“王冠”。当时,刚组建的技术团队信心满满,在通宵达旦完成了首台套产品的试制后,大家无比期待它在主机上的表现。然而事与愿违,的产品在试验场装车后只坚持了30个小时,就发生了密封烧损等严重故障。团队在后续多次技术改进中发现,机加工水平不足、无油轴承密封件空白、铜合金焊接件替代技术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让挖掘机油缸国产化目标看起来如此苍白。当项目宣告暂时折戟的那一刻,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技术长征却拉开了序幕。

  二

  最初的失败,让公司更清醒地认识到上下游产业链各项基础技术的缺失。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液压件和合作伙伴们在技术研究领域卧薪尝胆、不断前行,在新材料应用、关键工艺瓶颈突破、标杆产品对标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卧薪尝胆的十二年,授权发明专利不断创造新高、制造设备精度达到国际一流、设计和工艺水平突飞猛进,为公司最后摘取挖掘机油缸桂冠提供了重要保障。2006年,已顺利完成新厂区技改项目、实现战略性搬迁、成为国内一流液压油缸供应商的徐工液压件公司,再次鼓起了挑战“王冠”产品的勇气。然而,研发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未曾设想的问题,最初的三次装机试验,就发生两起缓冲压力过低问题,20件产品中有竟然有7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耳环断裂。

  三

  机遇与挑战向来是并存的。面对产品研发进展缓慢、缓冲压力过低、耳环断裂等问题频发的困局,正当液压件公司对油缸研发方面的专家求贤若渴、计划实施“引智”战略的时候,刚刚在日本退休却仍想在产品研发上“发挥余热”的黑岛一雄走进了公司的视线。2009年2月,黑岛先生第一次以技术顾问的身份来到徐工液压件公司,大家谁都没有想到,这位爱好摄影和旅游的研发专家丝毫没有距离感,丰富的加工制造经验让黑岛先生迅速成为了液压件技术人员的亲密战友。接下来的时间里,项目团队通过对样件试制、工艺装配研发、供应商选用考核进行了多次验证,除了在山东、安徽、徐州等多家主机公司进行小批量装机测试外,选用几十台投放山西、陕西、内蒙古等最终用户使用测试,以此验证产品在不同工况和环境下的可靠性、确定不同用户的更换标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四

  经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产品终于在2011年顺利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当团队成员对经过几轮验证均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数据指标感到满意时,黑岛先生却提出,产品性能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那时正值寒冬,为延长产品无障碍使用时间,64岁的他每天仍坚持在调试现场搜集产品信息,不断进行优化推演。令黑岛先生没想到的是,这种深耕细节的执着坚持也点燃了团队工程师们的研发斗志,一些本可以直接按照理论公式计算出的数值,大家却开始近乎“疯狂”地调整设计方案以求获得理想的性能曲线。最终,当产品无故障作业时间突破6000小时,成功跻身国际一线产品阵营,捧起液压油缸中的这顶“王冠”时,大家兴奋地合影留念,直到今天,照片仍然挂在文化墙上。多年后,当黑岛先生再次来到车间参观时,满眼整齐林立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群和工人师傅们严格的工艺操作纪律,让他不禁感叹:“中国团队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异于常人的努力,还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也正是我在中国最大的收获。”

  五

  33吨、45吨、70吨、90吨……随着公司自主研制产品吨位纪录的不断刷新,低噪音缓冲等一系列难题也相继被攻克,挖掘机油缸国产化的脚步似乎已不可阻挡。随着市场口碑的不断树立,全球矿业巨头的知名跨国公司也开始与徐工核心零部件频频展开合作,而当澳大利亚客户第一次看到“Made by China”的400吨级挖掘机油缸时,眼神中还是仍带着一丝疑虑,不仅是吃惊于性价比,也透着对中国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一份不信任。这一切都被跟随产品一起前往施工现场的液压件工程师看在眼中,但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与国际先进企业同台比武的机会,一个展示徐工品牌的机会。在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不停用英语沟通注意事项,并趁主机转场时系好安全带爬到主机上进行数据测量,夜晚通过对现场采集到的调试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优化缓冲参数定型。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那份对产品的自信,彻底征服了海外的挖掘机用户,用当地矿区的设备总监的话说:“中国液压油缸的无故障使用时间,一些国际一线产品也未必能达到,徐工的零部件产品是我们在中国挖掘出的‘红宝石’!”